举办奥运会的初衷-作为奥运会整体形象和筹办
1.奥运的所有资料
2.急需2008北京奥运会会徽及吉祥物的意义
3.目前北京奥运会的筹办情况
4.我的奥运我参与
5.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题是?
奥运的所有资料
奥林匹克运动会
Olympic Games
简称“奥运会”。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办的世界性综合运动会。因起源于古希腊奥林匹亚而得名。每四年举行一次。古代奥运会从公元前776年到公元393年,共历经二百九十三届,后被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以异教活动罪名而废止。1894年在巴黎召开的国际体育会议,根据顾拜旦倡议成立国际奥委会,并决定恢复奥运会。现代第一届奥运会于1896年在希腊雅典举行,此后在世界各地轮流举行,每届会期十六天。比赛项目共有三十多个大项。1924年开始举办冬季项目的奥运会。习惯上将非冬季项目的奥运会称为“夏季奥运会”或“奥运会”。
奥林匹克运动会简介
奥林匹克运动会简称奥运会,它包括夏奥会,冬奥会,残奥会,青奥会和特奥会。是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办的包含多种体育运动项目的国际性运动会,每四年举行一次。奥林匹克运动会最早起源于古希腊(公元前776年),因举办地在奥林匹亚而得名。19世纪末由法国的顾拜旦男爵创立了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从1896年开始奥林匹克运动会每四年举办一次(曾在两次世界大战中中断过三次,分别是在公元1916、1940和1944年),会期不超过16天。由于1924年开始设立了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因此奥林匹克运动会习惯上又称为“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奥林匹克运动会现在已经成为了和平与友谊的象征。奥运的精神是世代相传的,永不停息的。
奥林匹克运动会标志
概述
奥林匹克运动有一系列独特而鲜明的象征性标志,如奥林匹克标志、格言、奥运会会旗、会歌、会徽、奖牌、吉祥物等。这些标志有着丰富的文化含义,形象地体现了奥林匹克理想的价值取向和文化内涵。
《奥林匹克宪章》规定,奥林匹克标志、奥林匹克旗、奥林匹克格言和奥林匹克会歌的产权属于国际奥委会专有。国际奥委会可采取一切适当措施使奥林匹克标志、旗、格言和会歌在各国和国际上获得法律保护。
奥林匹克运动会五环标志
当今流传最广的标志要数奥林匹克五环了,随着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它已成为奥林匹克精神与文化的形象代表,五环“转”到哪里,奥林匹克运动就在哪里生根开花。
说起五环的来历,曾经有一个有趣故事。 1936年第11届柏林奥运会第一次举行火炬传递活动,火炬的传递路线自奥林匹亚开始,从希腊北部出境,沿多瑙河穿过奥地利,最后进入德国。为了烘托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活动,奥运会组委会主席卡尔·迪姆及其同事几乎完全按照古奥运会情景来布置沿途经过的古希腊遗址。
火炬到达德尔菲帕那萨斯山的古代运动场时要举行一个特别仪式,这时,迪姆突发奇想,在一个高约3英尺的长方形石头的四面设计并刻上了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五环标志,放在了古运动场起跑线一端。仪式结束后,火炬继续北上,而这块作为道具的石头却被留在了古运动场。
由于极少有人知道这块刻有五环标志石头(后被称做“迪姆之石”)的真实身份,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它被当做了“有3000年历史的古代奥运会遗迹”。这个以讹传讹的错误直到20世纪60年代才被德尔菲的希腊官员指出。1972年5 月,这个假文物被送到德尔菲的另一个地方——古罗马广场入口处。
事实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五环标志出自现代奥运会创始人顾拜旦之手。顾拜旦认为奥林匹克运动应该有自己的标志,这个念头在他的脑海里盘桓已久。1913 年,他终于构思设计了五环标志和以白色为底印有五环的奥林匹克旗,打算在国际奥委会成立20周年之际推出这个标志。
1914年6月15日~23日,国际奥委会在法国巴黎索邦学院举行代表大会,同时庆祝国际奥委会成立20周年。在纪念大会上,顾拜旦兴致勃勃地拿出自己设计的五环标志和一面印着五环的旗帜向大家展示,并建议将它们作为奥林匹克运动的标志。听了顾拜旦的说明后,会议确定将奥林匹克五环和奥林匹克旗作为奥林匹克标志。
奥林匹克五环标志由5个奥林匹克环从左至右套接而成,可以是单色,也可以是蓝、黄、黑、绿、红5种颜色。最初的解释是五种颜色代表各国国旗的颜色,后来又将5个不同颜色的圆环解释为五大洲的象征。奥林匹克官方网站提示,“每个环代表相应的一个大洲”的说法是错误的。(参见“奥运五环”词条)
会旗长3米,宽2米,以白色为底,象征纯洁。蓝、黄、黑、绿、红五环,环环相扣。1914年,在巴黎举行的奥林匹克大会首次悬挂了奥林匹克旗。1920 年,奥林匹克旗第一次飘扬在安特卫普夏季奥运会体育场。这届奥运会后,比利时奥委会赠送了国际奥委会一面同样的旗,在奥运会期间悬挂,后成定制,历届奥运会开幕式上由上届举办城市转交此旗,由举办城市保存,比赛期间主运动场仅悬挂代用品。1952年,奥斯陆市赠送国际奥委会冬季奥运会会旗,交接、保存和使用方法与夏季奥运会相同。
1979年6月,国际奥委会正式宣布了会旗和五环的含义:根据《奥林匹克宪章》,奥林匹克旗帜和5个圆环的含义是:象征五大洲的团结以及全世界运动员以公正、坦率的比赛和友好的精神在奥运会上相见。犹如以色彩斑斓的岩石建成的神殿。
奥林匹克运动会会歌
界各地的人们都来膜拜,国际奥委会在1958年于东京举行的第55次全会上最后确定还是用《奥林匹克圣歌》作为奥林匹克会歌。其乐谱存放于国际奥委会总部。从此以后,在每届奥运会的开、闭幕式上都能听到这首悠扬的古希腊乐曲。这首歌歌词内容如下:
古代不朽之神,
美丽、伟大而正直的圣洁之父。
祈求降临尘世以彰显自己,
让受人瞩目的英雄在这大地苍穹之中,
作为你荣耀的见证。
请照亮跑步、角力与投掷项目,
这些全力以赴的崇高竞赛。
把用橄榄枝编成的花冠颁赠给优胜者,
塑造出钢铁般的躯干。
溪谷、山岳、海洋与你相映生辉
啊!永远不朽的古代之神。
奥林匹克运动会吉祥物
在奥运史上,吉祥物第一次出现在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此后吉祥物就成为构成—届奥运会形象特征的主要成份。吉祥物以其富有活力的为人们所喜爱的独特形象,体现奥林匹克精神、传达当届奥运会的举办理念,传达主办城市的历史文化和人文精神,营造奥运会的节日氛围,是在广大群众、特别是在儿童和青少年中推广奥林匹克精神的重要载体,是所有奥运会识别项目中的其他形象无法比拟的。
在吉祥物的艺术形式上,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以前,奥运会吉祥物大多以举办国有特色的动物形象为创作原型,一般是一个物种。1992年后,奥运会的吉祥物出现了人物,或者是完全虚拟的形体,数量也有变化。1998年长野冬奥会吉祥物有4种,2000年悉尼奥运会吉祥物有3种,雅典奥运会是2种。不管是什么样的形式,其基本的创作核心是有利于表达当届奥运会的主题,有利于表现主办城市独特的地域特征、历史文化和人文特色,同时有利于市场开发和保护。
1972年德国慕尼黑奥运会吉祥物瓦尔第(Waldi)
尽管第一个奥运会吉祥物出现在1968年法国格海纳布第10届冬奥会上,但人民习惯上还是将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的五彩狗“瓦尔第”称为历史上第一个奥运会吉祥物。
1976年加拿大蒙特利尔奥会吉祥物阿米克(Amik)
阿米克Amik是加拿大印地安语海狸的意思。
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吉祥物米沙(Misha)
1980年莫斯科夏季奥运会吉祥物米沙Misha。由著名的苏联儿童书籍插图画家维克多切兹可夫设计。
1984年美国洛杉矶奥运会吉祥物山姆(Sam)
由迪斯尼公司设计。以美国星条旗为背景,卡通造形的鹰穿着代表美国传奇人物“山姆大叔“的服装,十足的美国风味,吉祥物被商业化利用也从此次开始。
1988年韩国汉城奥运会吉祥物虎多利(Hodori)
1988年汉城吉祥物 Hodori。"Hodori"被设计成一只友善的动物,代表了韩国人热情好客的传统。吉祥物的名字采取了社会征集的办法, Hodori是从2295个建议来稿中挑选出来的。"Ho"是韩语的虎,"Dori"是韩国人对小男孩的称呼。
1992年西班牙巴塞罗那奥运会吉祥物科比(Cobi)
由西班牙漫画家扎维尔·玛瑞斯克设计。一开始并未被普遍接受,但随着奥运会的进程Cobi开始流行起来,受到了西班牙人和全世界的喜爱。这是奥运会第一次使用抽象的卡通造型,它从一个方向看好像在微笑,换一个角度看又似乎在用鼻子嗅什么,深受孩子们的欢迎。Cobi曾经是奥运会历史上销售额最大、最成功的吉祥物。直到今天,西班牙的电视台还在播放以它为主角的儿童电视连续剧。
1996年美国亚特兰大奥运会吉祥物依奇(Izzy)
Izzy是奥运史上第一个电脑设计的吉祥物。这个小怪物最初的名字叫"它是什么"(What is it?),组委会公开为他征集名字,收到世界各地数千名儿童的回复,最后采用了亚特兰大32名儿童的建议。
2000年澳大利亚悉尼奥运会吉祥物澳利、悉德、米利(Syd、Olly Millie)
Syd、Olly和Millie是三个澳洲本土动物,分别代表土地、空气和水。 Olly代表了奥林匹克的博大精深,来自于奥林匹克;Syd表现了澳洲和澳洲人民的精神与活力,来自于悉尼;Millie代表千禧年 。
2004年希腊雅典奥运会吉祥物Athena(雅典娜)和Phevos(费沃斯)
根据古希腊陶土雕塑玩偶“达伊达拉”为原型设计。他们长着大脚丫,长脖子,小脑袋,一个穿橙色衣服,一个穿蓝色衣服,与雅典奥运会和残奥会的会徽及奥运会主色调相同。根据希腊神话故事记载,雅典娜是智慧女神,费沃斯是光明与音乐之神,他们代表了希腊,代表了合作、公平竞争、友谊和平等的奥运精神,同时体现了雅典奥运会的4个核心价值:遗产、参与、庆典和人性化。
2008年第29届奥运会的吉祥物是福娃,其色彩与灵感来源于奥林匹克五环、来源于中国辽阔的山川大地、江河湖海和人们喜爱的动物形象。福娃向世界各地的孩子们传递友谊、和平、积极进取的精神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
福娃是五个可爱的亲密小伙伴,他们的造型融入了鱼、大熊猫、藏羚羊、燕子以及奥林匹克圣火的形象。
每个娃娃都有一个琅琅上口的名字:“贝贝”、“晶晶”、“欢欢”、“迎迎”和“妮妮”,在中国,叠音名字是对孩子表达喜爱的一种传统方式。当把五个娃娃的名字连在一起,你会读出北京对世界的盛情邀请“北京欢迎您”。
福娃代表了梦想以及中国人民的渴望。他们的原型和头饰蕴含着其与海洋、森林、火、大地和天空的联系,其形象设计应用了中国传统艺术的表现方式,展现了中国的灿烂文化。
奥林匹克运动会会徽
1896年希腊雅典第一届奥运会会徽
无论是一个世纪前的1896年还是即将到来的2008年,希腊雅典选择用象征和平与友谊的橄榄枝来表达他们对奥林匹克运动至高无上的理解和尊重。 1896年,雅典开创性地举办了第一届现代奥运会。原本首届奥运会既没有会徽也没有招贴画,看到的这幅画是雅典奥委会向国际奥委会提交的报告的封面,后来被用来代表本届奥运会。雄浑的雅典卫城,手执橄榄枝的雅典娜女神,深嵌的马蹄印。展现在世界面前的奥运会徽古铜色的浮雕散发着浓厚的古希腊气息。左上方公元前776—1896的字样
表示现代奥运会与古代奥运会一脉相承的关系。
1900年法国巴黎第二届奥运会会徽
巴黎举办过两届奥运会,虽然1900年的巴黎只能作为世界博览会的配角,而1924年却用他们的热情举办了当时历史上最出色的奥运会。下面我们就通过这两届奥运会的会徽来领略这个城市的魅力。 1900年巴黎奥运会会标的主体是一位身着传统法国骑士服装的女性,右手高举法国的三件传统兵器—花剑、佩剑和重剑,设计简单,却充满了法国味道,从这届奥运会起,女性开始走进了奥林匹克大家庭,参加了表演项目的比赛。
1904年美国圣路易斯第三届奥运会会徽
二十世纪初和二十世纪末,美国分别举办过两届奥运会,两届奥运会会标的设计风格也有很大差别:早期的写实,近期的则更加抽象。 1904年,第三届奥运会在美国的圣路易斯举行,会标通过采用“鱼眼”特技展示了主办城市的风貌。由于举办较早,当时的会标还是通过世界博览会宣传海报的方式出现的。
1908年英国伦敦第四届奥运会会徽
1906年意大利维苏威火山的爆发,使原本定于罗马举行的1908年奥运会临时易地伦敦举办,而伦敦奥运会却为人们奉献上了现代奥运史上第一个开幕式。1948年,世界还处在二战后的恢复时期,人们对在这一时期是否需要举行体育盛会争论不休,但1948年伦敦奥运会最终却大受欢迎,它给深受战争创伤的人们以巨大的精神安慰。1908年伦敦奥运会的会徽体现出浓郁的时代风格,跳高运动员的服装,跳高姿势以及身后的煤渣跑道和运动场中间的游泳池,都有着当时的烙印。
1912年瑞典斯德哥尔摩第五届奥运会会徽
地处北欧的瑞典和芬兰是现代体育开展较早的国家。历史上它们各自举办了一届夏季奥运会,在会徽中充分体现了北欧人的健美与活力。 1912年瑞典斯德哥尔摩奥运会的会徽图案浓缩了各国运动员对奥林匹克运动的向往之情:它描述了一队身形矫健的奥运选手,挥动着各自国家旗帜奔向奥林匹克赛场的情景。从中我们能隐隐嗅到古代奥运的气息。
1920年比利时安特卫普第七届奥运会会徽
1920年,奥运会选择了比利时一个历史悠久的港口城市、欧洲最繁荣的商业和艺术城市安特卫普。1928年,荷兰最大的城市阿姆斯特丹又以其浓厚的人文历史吸引了全世界崇尚运动的人们。两届奥运会在会标的设计风格上,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比利时安特卫普奥运会会徽右上方是主办城市的盾形徽章,中间手执铁饼、健壮的半裸男子的让人想起古代奥运会。背景是安特卫普著名的城塔。会标中,参加国的国旗在一起飞卷飘扬,象征着五大洲团结在一起。
1924年法国巴黎第八届奥运会会徽(走自己的路)
巴黎举办过两届奥运会,虽然1900年的巴黎只能作为世界博览会的配角,而1924年却用他们的热情举办了当时历史上最出色的奥运会。下面我们就通过这两届奥运会的会徽来领略这个城市的魅力。 1924年巴黎奥运会会标的主体是巴黎城的盾形城徽,中间配以一艘在大海中航行的古帆船,同时附有“第八届奥林匹亚德巴黎1924”和“法国奥委会”的文字说明。从严格意义上讲,这是现代奥运史上的第一枚会徽,从此奥运会的会徽和招贴画正式分开。
1928年荷兰阿姆斯特丹第九届奥运会会徽
1920年,奥运会选择了比利时一个历史悠久的港口城市、欧洲最繁荣的商业和艺术城市安特卫普。1928年,荷兰最大的城市阿姆斯特丹又以其浓厚的人文历史吸引了全世界崇尚运动的人们。两届奥运会在会标的设计风格上,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相对于安特卫普,八年后的阿姆斯特丹奥运会会标融入了更多现代因素。蓝色的背景上,一名长跑运动员高举象征胜利的白色月桂枝。会徽底部飘扬着荷兰国旗色红、白、蓝三色波浪。会徽创造性地将荷兰、运动、胜利、奥林匹克等元素融为一体。
1932年美国洛杉矶第十届奥运会会徽(第一个使用奥运标志的会徽)
两届洛杉矶奥运会,对中国人来说都有非同寻常的意义。1932年,刘长春首次代表中国参加了奥运会的田径比赛,而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则是新中国重返奥林匹克大家庭后,首次组团参加夏季奥运会。 1932年的洛杉矶奥运会会徽的主体是东道主美国的国旗,奥运五环标志居于会徽正中,代表胜利的月桂枝穿梭其间,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首次出现在了奥运会徽中,充分展示了美国人所追求的美国精神。
第十二届奥运会和第十三届奥运会
国际奥委会选定东京为第十二届奥运会的举办地,第十二届奥运会原定1940年9月21日至10月6日举行。1937年日本发动了侵华战争,日本奥委会在军方压力下,不得不宣布1940年日本无法举行奥运会。在这种形势下,国际奥委会决定将夏季奥运会会址改在赫尔辛基,会期定在1940年7月20日至8月4日。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1940年1月1日芬兰通知国际奥委会放弃主办权。随后,战火遍及欧洲和世界各地,第十二届奥运会也就随之流产了。
二战前夕,国际奥委会还选定了第十三届奥运会会址。1939年7月6日至9日国际奥委会伦敦会议将运动会会址选在伦敦。但是这届奥运会也因战争而未能举行。
奥林匹克运动会火炬
今天的火炬接力和奥运圣火,既然为古奥运会所无,又究竟是从何开始的呢?实际上这和两次世界大战有关。奥运圣火的第一次点燃时1920年的事情,当时是为了纪念再一次世界大战中阵亡的英灵。1928年期,国际奥委会把奥运圣火点燃作为开幕式的规定动作。
但现代奥运会的火炬接力的产生还要要拜纳粹德国所赐:1936年柏林奥运会前,极端崇拜古希腊,尤其是斯巴达人的纳粹元首授意下,柏林奥组委的头头卡尔·迪耶姆博士把古希腊的两种风俗捏合起来,生造了沿用之今的一整套奥运火炬接力和圣火仪式。
1936年7月20日,在纳粹德国的安排下,希腊祭司和14个当地处女身着传统服装,站在古奥运会体育场内,用镜子的反射聚集阳光照射到一根木材上,直到木头生热起火,圣处女正在吟唱:“哦神圣的火焰,在古代和神圣的地方被点燃,开始你的奔跑。”
纳粹最大的兵工厂克虏伯(生产著名的克虏伯大炮的地方)也为奥运火炬接力做出了贡献,所有的火炬上都有克虏伯的商标。简短仪式后,这把圣火经过3075人的先后接力,穿过希腊、保加利亚、南斯拉夫、匈牙利、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于8月1日抵达德国柏林奥林匹克体育场的圣火台。
纳粹德国宣传机器也对这一圣火传递仪式大肆宣传,御用的著名女导演莱妮·里芬斯塔尔1938年发行的大型纪录片《奥林匹亚》中,最著名的一个镜头就是一个希腊的接力手,在爱琴海的黄昏举着火炬慢慢奔跑。
虽然生活以适合纳粹美学息息相关,但由于她兼具古典和崇高的仪式感,所以即便在纳粹垮台后也继续流传了下来。1948年,曾被纳粹反复轰炸的伦敦举行了二战后第一届奥运会,也继续沿用了奥林匹亚旧址点火、火炬接力等一系列仪式。今天,火炬接力已成为全球团结的一种象征,人们早就忘记了她的纳粹起源。
届奥运会。
急需2008北京奥运会会徽及吉祥物的意义
2008年奥运会会徽是个“舞动着的京字”。整体像一枚篆刻,主体图形像一运动员,又像京字,下面又是个小篆的人字,其实是个文字。极富中国民族特色。图案简介明快,又有现代气息。
北京2008年奥运会会徽设计
北京2008年奥运会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具有如下特点:
1.会徽设计将中国特色、北京特点和奥林匹克运动元素巧妙结合。
“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以印章作为主体表现形式,将中国传统的印章和书法等艺术形式与运动特征结合起来,经过艺术手法夸张变形,巧妙地幻化成一个向前奔跑、舞动着迎接胜利的运动人形。人的造型同时形似现代“京”字的神韵,蕴含浓重的中国韵味。该作品传达和代表了四层信息和涵义:
(1)中国文化。以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印章(肖形印)作为标志主体图案的表现形式,印章早在四、五千年前就已在中国出现,是渊源深远的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形式,并且至今仍是一种广泛使用的社会诚信表现形式,寓意北京将实现“举办历史上最出色的一届奥运会”的庄严承诺。
(2) 红色。选用中国传统喜庆颜色—红色作为主体图案基准颜色。红色历来被认为是中国的代表性颜色,还是我国国旗的颜色,代表着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因此,标志的主体颜色为红色,具有代表国家、代表喜庆、代表传统文化的特点。
(3)中国北京,欢迎世界各地的朋友。作品代表着北京正以改革开放的姿态欢迎世界各地运动员和人民欢聚北京,生动的表达出北京欢迎八方宾客的热情与真诚,传递出奥林匹克的理念和精神。作品内涵丰富,表明中国北京张开双臂欢迎世界各地人民的姿态。
(4)冲刺极限,创造辉煌,弘扬“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一直强调以运动员为核心,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正体现了这一原则。印章中的运动人形刚柔并济,形象友善,在蕴含中国文化的同时,充满了动感。
2.会徽的字体设计采用了中国毛笔字汉简的风格,设计独特。
会徽作品“中国印·舞动的北京”的字体采用了汉简(汉代竹简文字)的风格,将汉简中的笔划和韵味有机的融入到“BEIJING 2008”字体之中,自然、简洁、流畅,与会徽图形和奥运五环浑然一体,字体不仅符合市场开发目的,同时与标志主体图案风格相协调,避免了未来在整体标志注册与标准字体注册中因使用现成字体而可能出现的仿冒侵权法律纠纷。
3.会徽总体结构与独立结构比例协调。
经过专家反复推敲、修改,“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中作为主体的中国印、“汉简体”“Beijing 2008”和奥运五环三部分之间在布局以及比例关系方面特别是中国印部分,已近完美。与此同时,每一部分独立使用时依然比例合理,不失协调。
4、利于今后的形象景观应用和市场开发。
从“中国印·舞动的北京”的延展设计中可以看出,它在城市景观布置、场馆环境布置等方面蕴含着良好的、巨大的潜力。
2005年11月11日晚8时,在距离北京2008奥运会开幕式还有整整1000天的时刻,全世界人民在期盼和祝福中共同见证了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吉祥物_福娃的诞生。福娃“贝贝、晶晶、欢欢、迎迎、妮妮”是五个亲密的小伙伴,向世界发出热情的邀请“北京欢迎你!”。
奥运吉祥物是历届奥运会的象征,不但表达了奥林匹克精神,也体现了主办国的文化和历史特色,由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制作发行的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吉祥物纪念章是传统贵金属与现代设计风采的完美结合,是对现代北京奥运风采的最佳诠释,体现了“新北京,新奥运”。
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吉祥物纪念章的特点
经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组织委员会授权,由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制作发行的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吉祥物纪念章是百年奥运史上的经典之作,开创了奥运特许商品的新纪元,充分体现了高科技价值、高艺术价值和高收藏价值的三高特点。
一. 5公斤和1公斤吉祥物纪念金章
5公斤和1公斤的吉祥物纪念金章采用.999黄金铸造,在制造环节中处处体现“科技奥运”的精神,实现了多项创新:首先,防伪功能独特,世界上首次在吉祥物纪念章上采用激光全息转印技术;设计新颖,国内首次在如此重的纪念金章上采用无“清边”设计,提高了产品的观赏性;工艺复杂,在不足1MM高度上雕刻出5层浮雕,增加了产品的表现力;发行数量稀少,1公斤纪念金章限量发行200枚 ,5公斤纪念金章全球仅限量发行29枚,不仅是百年奥运史上最大规格的纪念章,更是发行量最小的纪念章,引起了海内外收藏家的强烈关注。
产品正面图案主题:文明,主要图案为北京奥运吉祥物福娃“贝贝、晶晶、欢欢、迎迎、妮妮”向世界发出热情的邀请“北京欢迎你”,辅助图案为代表东西南北的吉祥之守护神纹样_“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图案中暗含着太极、两仪、四象,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产品背面图案主题:圣火---北京2008,主要图案为燃烧的圣火以及由远及近的“beijing2008”, 其中圣火的形象取自于中国艺术精髓_敦煌壁画。
二.吉祥物纪念金章五枚套装
纪念金章套装采用.999黄金铸造,使用浅浮雕技术,产品更加栩栩如生,赏心悦目,限量发行20000套。
产品正面图案分别为奥运吉祥物“贝贝、晶晶、欢欢、迎迎、妮妮”。产品背面图案主题:舞,奥运标志在无数舞动的彩带中体现出欢乐祥和的气息,同时也象征着冲刺与夺冠。
三.吉祥物纪念银章五枚套装
纪念银章套装采用.999银铸造,国内首次采用加工难度极大的双面彩印技术,体现出了很高的科技水准,限量发行50000套。
产品正面图案为奥运吉祥物“贝贝、晶晶、欢欢、迎迎、妮妮”分别置于祥云之中。产品背面图案主题: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one world, one dream以北京奥运会标为中心汇聚到一起,象征世界人民为了“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而来到北京。
四.吉祥物纪念铜章
纪念铜章采用高浮雕制作工艺,著名设计大师罗永辉倾心打造,是难得的艺术珍品,限量发行60000枚。
产品正面图案将活泼可爱的福娃及文字形象扩展,组织成装饰纹样,加强渲染效果。产品背面图案主题:百鸟归巢,以书法笔调和写意风格表现“鸟巢”,借“百鸟归巢”寓意相聚奥运,相聚北京.
目前北京奥运会的筹办情况
1、场馆
“鸟巢”外形结构主要由巨大的门式钢架组成,共有24根桁架柱,现已完成20根桁架柱整柱及2根下柱吊装。国家体育场建筑顶面呈鞍形,长轴为332.3米,短轴为296.4米,最高点高度为68.5米,最低点高度为42.8米。在保持“鸟巢”建筑风格不变的前提下,新设计方案对结构布局、构建截面形式、材料利用率等问题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与优化。原设计。方案中的可开启屋顶被取消,屋顶开口扩大,并通过钢结构的优化大大减少了用钢量。大跨度屋盖支撑在24根桁架柱之上,柱距为37.96米。主桁架围绕屋盖中间的开口放射形布置,有22榀主桁架直通或接近直通。为了避免出现过于复杂的节点,少量主桁架在内环附近截断。钢结构大量采用由钢板焊接而成的箱形构件,交叉布置的主桁架与屋面及立面的次结构一起形成了“鸟巢”的特殊建筑造型。主看台部分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一剪力墙结构体系,与大跨度钢结构完全脱开。
国家游泳中心又被称为“水立方”(Water Cube),位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内,是北京为2008年夏季奥运会修建的主游泳馆,也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标志性建筑物之一。它的设计方案,是经全球设计竞赛产生的“水的立方”([H2O]3)方案。2003年12月24开工,预计在2007年10月竣工验收。其与国家体育场(俗称鸟巢)分列于北京城市中轴线北端的两侧,共同形成相对完整的北京历史文化名城形象。国家游泳中心规划建设用地6295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5000-80000平方米,其中地下部分的建筑面积不少于15000平方米,长宽高分别为 177m × 177m × 30m.“水立方”是世界上最大的膜结构工程,建筑外围采用世界上最先进的环保节能ETFE(四氟乙烯)膜材料。国家体育馆工程承包总经理谭晓春透露,这种材料的寿命为20多年,但实际会比这个长,人可以踩在上面行走,感觉特别棒。目前世界上只有三家企业能够完成这个膜结构。“水立方”整体建筑由3000多个气枕组成,气枕大小不一、形状各异,覆盖面积达到10万平方米,堪称世界之最。除了地面之外,外表都采用了膜结构。安装成功的气枕将通过事先安装在钢架上的充气管线充气变成“气泡”,整个充气过程由电脑智能监控,并根据当时的气压、光照等条件使“气泡”保持最佳状态。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One world、One dream)成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中英文主题口号。“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集中体现了奥林匹克精神的实质和普遍价值观——团结、友谊、进步、和谐、参与和梦想,表达了全世界在奥林匹克精神的感召下,追求人类美好未来的共同愿望。北京奥组委认为这个主题口号深刻反映了北京奥运会的核心理念,体现了作为“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三大理念的核心和灵魂的人文奥运所蕴含的和谐的价值观。建设和谐社会、实现和谐发展是我们的梦想和追求。“天人合一”、“和为贵”是中国人民自古以来对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关系的理想与追求。和平进步、和谐发展、和睦相处、合作共赢、和美生活是全世界的共同理想。这个主题口号文简意深,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主题口号表达了北京人民和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共有美好家园,同享文明成果,携手共创未来的崇高理想;表达了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正在大步走向现代化的伟大民族致力于和平发展、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坚定信念;表达了13亿中国人民为建立一个和平而更美好的世界做出贡献的心声。英文主题口号“One world One dream”句法结构具有鲜明特色。两个“One”形成优美的排比,“World”和“Dream”前后呼应,整句口号简洁、响亮,寓意深远,既易记上口,又便于传播。中文主题口号“同一个世界 同一个梦想”中将“One”用“同一”表达,使“全人类同属一个世界,全人类共同追求美好梦想”的主题更加突出。
我的奥运我参与
2008年8月8日,奥运圣火将在东方古都北京熊熊燃烧。奥林匹克运动不仅带来精彩的体育比赛,也带来丰富的教育资源和良好的教育契机。在2007年这个奥运筹办的决战之年,北京将如何开展“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活动?首都市民将以怎样一种姿态展现自我并拥抱世界?日前,记者就此采访了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张慧光。
记者:我们注意到,今年“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活动的主题口号是“我参与、我奉献、我快乐”。提出这样一个口号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
张慧光:提出这个主题口号,一个重要考虑就是要强调与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第一,口号突出“我”字,强调每一个市民都是筹办奥运、参与奥运的主体,都是北京奥运会的主人。第二,它突出了北京奥运会的特点。广泛参与是北京奥运会人文奥运的一大特点筹办奥运、建设北京不仅仅是政府的责任,也要最大限度地动员和引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到“迎、讲、树”活动和奥运会中来。第三,突出“奥运惠及人民”的活动主旨。人民群众是“迎、讲、树”活动的主体,也应成为享受活动成果的主体。
记者:今年是奥运会筹办工作的决战之年,“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将按照什么样的思路展开?
张慧光:简单地说,今年北京“迎、讲、树”活动可以概括为“12345”工程。
“一”是叫响一个口号,即“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我参与、我奉献、我快乐”。“二”是实现两个提升,包括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提升城市文明程度。“三”是围绕三个“重”推进工作,即抓住重要时机,如奥运会倒计时500天、一周年等;结合重大赛事,如今年在京举办的23项测试赛;举办一系列重点活动。“四”是树立四优目标,即倡导优雅言行,建立优良秩序,培养优质服务,建设优美环境。“五”是实施五大文明行动,包括“优雅言行——迎奥运礼仪文明行动”、“爱护市容——迎奥运环境文明行动”、“排队礼让——迎奥运秩序文明行动”、“热情懂行——迎奥运赛场文明行动”、“诚信优质——迎奥运服务文明行动”。
记者:“12345”工程的思路的确很清晰,但怎样使之真正落到实处,产生实效,促进市民礼仪规范与文明素质稳步提升呢?
张慧光:今年,我们计划开展十大类活动,推动“12345”工程由“虚”走向“实”。
一是组织开展“首都文明从我做起”主题活动,评选身边的“社区(村镇)文明之星”和“文明小使者”,激励全体市民争当传播文明的使者。
二是开展公共文明示范区创建活动,以“三站两街两场”(即北京站、北京西站、公交车站,王府井步行街、西单商业街,天安门广场、首都机场)和重要旅游景点为试点,启动公共文明示范区建设工程。
三是开展“排队推动日”活动,每月11日确定为排队推动日,意为两人以上就应像“11”一样顺序排列,培育市民排队意识。
四是开展“文明北京行”活动,评选“交通文明使者”和“零分司机”、“零超标单位”,深入推进“文明乘车从我做起活动”。
五是开展“奥运大讲堂”和“文明赛场大演练”活动,宣讲奥林匹克知识,培育热情懂行的文明观众。
六是开展“诚信经营、优质服务”活动,大力开展窗口行业奥运培训工作。
七是开展“诚信经营、为国争光”活动,以秀水街、红桥市场等为重点,评选“诚信商户”,引导经营者树立良好经商形象。
八是开展“微笑北京、志愿奥运、共创和谐”活动,使志愿者服务成为广泛吸纳社会各界人士参与精神文明建设和奥运服务的一支重要力量。
九是开展“喜庆热烈——迎奥运群众文化活动”,办好春节文化活动、社区文化节、第五届“北京2008奥林匹克文化节”等。
十是开展“强健体魄——迎奥运全民健身体育活动”,重点举办北京春季长跑暨国际长跑节、北京市第六届全民健身体育节等。
记者:今年在设计“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活动的时候,是否把市民参与作为一个重点来考虑?现在北京有数百万流动人口,如何让他们也参与到“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活动中来呢?
张慧光:“迎、讲、树”活动是群众性的实践活动。我们在设计、开展、推进活动中,要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着力把广大人民群众对幸福家园、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转化为建设和谐社会首善之区的巨大力量。要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从群众最欢迎的事情做起,从群众最不满意的问题改起,积极主动地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使活动真正成为不断改善群众生活环境,提高百姓生活质量,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的过程,真正使市民群众在参与中贡献力量,在贡献中享受快乐。
流动人口尤其是许多来京务工人员为首都的建设与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这些年来,我们一直在来京务工人员当中开展“建北京有我一份,办奥运有我一功——来京务工人员与首都文明同行”活动,引领他们更文明地工作与生活。
记者:现在市民们都很关心,他们该如何参与到这么多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来呢?
张慧光:我们的活动都是针对广大市民的,市民可以随时随地参与活动,也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参与一些专项活动。如6月将举办第六届全民健身体育节,300多项健身活动和比赛,预计将吸引350万至450万人参加篮球、羽毛球、足球、乒乓球联赛等各种健身活动。
当然,更重要的是,全体市民以及每个在北京工作生活的人,甚至是来北京的游客,他们日常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是参与“迎、讲、树”活动的一部分。上班、上学一出门,坐公交车主动排队,遵守公共秩序就是参与;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维护公共卫生也是参与;去银行、去商场、去超市,在公交车上,在自动扶梯上,在赛场看台上,文明言行都是参与,都是为北京奥运会的和谐环境做出贡献。
记者:人们的道德修养和文明素质往往见诸细节琐事,而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还存在一些与奥运文明不协调的现象,如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有没有好的办法来改变部分老百姓这种不好的习惯呢?奥运后,政府还会投入时间和精力继续关注这些问题吗?
张慧光:针对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公共场所市民行为上的一些不良习惯,政府一直在努力改变,这种努力也不会因为奥运会结束而结束。今年,我们准备采取一系列措施,开展综合整治,主要有六项措施,一是加强舆论引导,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加强典型示范,四是加强依法管理,五是加强公众参与,六是加强长效机制建设。
具体说,比如舆论引导,就是通过媒体告诉大家乱扔垃圾、随地吐痰等的危害,讲明处理的正确方法。再比如加强基础设施,就是要配备足够的垃圾桶,并配以温馨提示。还比如加强依法管理,我们将严格执行对随地吐痰者最高处罚50元的规定。重要的是,我们将加强公众参与,发动广大志愿者劝阻不文明行为,通过开展“首都文明从我做起”、“首都文明区评选”等活动引导广大市民遵守文明规定,实践文明行为。
记者:奥运会期间,文明是体现首都市民和中国人文明素养的一个重要窗口。今年在北京将举办23项“好运北京”测试赛,那怎样抓住这个机会培养和提升广大未来的奥运会现场观众的文明素养呢?
张慧光:今年围绕23项“好运北京”系列测试赛,我们将实施“热情懂行迎奥运赛场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培育懂行文明观众,营造文明和谐赛场。这项工作主要由以下几个活动有机组成:一是举办“奥运大讲堂”,每周一课,向社区群众、基层市民普及奥林匹克知识。第二按照赛事区域布局,以区县和高校为单位,根据赛事要求培育文明观众。三是发挥各个专业体育单项运动协会和球迷协会的力量,有针对性地培养项目运动的爱好者,不断扩大文明观众群体。第四是加强赛场文化建设,精心设计一些赛场口号、歌曲、道具等,营造统一、热烈、有序、和谐的赛场氛围。
记者:“我参与、我奉献、我快乐”,的确让人心动,那么老百姓怎样从活动中受益并得到快乐呢?
张慧光:奥林匹克是一种人生哲学,它将身体、心理和精神方面的各种品质均衡地结合起来,使之得到提高。我们开展“迎、讲、树”活动,就是要让百姓参与奥运,奉献奥运,受益奥运,实现身心的快乐与和谐。
市民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为奥运会做出了贡献,也能让自己快乐起来。有了讲文明、重礼仪的社会风气,家庭和睦了,邻里友善了,社会和谐了,人不就快乐了吗?公共场所没人乱扔垃圾、随地吐痰了,环境优美了,生活更健康了,人人都能受益。排队上车,开车礼让,交通秩序井然,开车的、坐车的、走路的都有好心情。诚信优质服务,则不仅让市民,还让来北京的中外客人都能乘兴而来、满意而归,这是让服务者和被服务者都快乐的事。
“礼仪北京、人文奥运”。相信通过扎实工作和艰苦努力,首都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养将得到稳步提升,将在2008年夏天向全世界展示中国人民热情友善、文明规范、开放进取的良好精神风貌。这也将是奥运会留给北京的一份宝贵遗产。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题是?
前言 奥运会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多角度、多层面、多序列因素的整合。对于提出了三大主题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而言,虽然其浩大工程是由无数切实而细微的繁杂事务组成的,但具有统摄地位的无疑是对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绿色奥运的系统理解和宏观把握。 2 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绿色奥运三大主题的对立 2.1科技奥运理念与人文奥运、绿色奥运主题可能的冲突 科技革命提升了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为人类提供了无数的便利,但它也可能带来对资源的掠夺与环境的破坏、带来人类自然力的消退和精神异化。科学主义的科技决定一切的观念就是典型之一。如果把科技奥运作为统领一切的北京奥运主旨,就有可能把科技的地位和作用绝对化,影响人文奥运和绿色奥运主题的实施。比如片面强化奥运建筑与装饰的高科技化可能引发环保问题,而过分强调奥运会比赛、训练、裁判等手段的高科技化也可能影响人在奥运会中主体地位的丧失。当前体育器材设施的高科技化与兴奋剂使用的高科技化之间的矛盾正在引发对人类开展体育运动终极目标的争论。 2.2 人文奥运理念与科技奥运、绿色奥运主题可能的龃龉 人文主义追求人类内在精神实质的充实、人类自我中心主义的张扬,但它往往带来对技术、物质的忽视、带来对外部自然与生态的忽略。人文主义的理性至上论就是典型之一。如果把人文奥运作为引领一切的北京奥运主旨,就有可能使人文的理念和意义虚无化,影响科技奥运和绿色奥运主题的实施。比如过度要求奥运事务的人性化可能忽视对高技术设施和手段的运用,而片面讲究奥运事务自身及其中人的主体地位也可能造成对环境的破坏。在对残疾人运动员的关照中如何使便利的科技手段与热情的人为态度有机结合就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 2.3绿色奥运理念与人文奥运、科技奥运主题可能的悖论 生态运动为人类生存环境的改善、人类与外部自然的和谐(主张平等与多元)起了重要推动作用,但有时也带来对科技成果的作用的片面否定,带来对人文意识的基本内涵的反叛。生态学的技术恐怖论就是典型之一。比如追求环境的高标准甚至超标准可能影响奥运会期间相关人员的基本服务,而要求环境的纯粹与原始也可能造成对高科技设施和手段的排斥。 2.4 其他可能的冲突 当然,作为脱胎于广泛的社会文化和哲学思想摇篮中的理念,北京奥运的三大主题自身也面临着与作为人类一般主题的科技、人文、绿色的对立问题。例如奥运环保与其他体育环保、北京环保的冲突、人文奥运与人文北京、人文中国的对立等。 3 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绿色奥运三大主题的统一 3.1 三种理念在各种场合中的排序 各种媒体对三种理念的排序如下: 新华网北京2001年2月7日电:2001年2月6日,北京奥申委常务副主席刘敬民会见外国驻京记者时说,北京还提出“人文奥运、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三大主题,既体现了北京对奥林匹克运动的理解,也体现了北京这一现代化大都市的发展方向。 北京青年报报道2000月11月7日文:北京奥申委在通过了第一轮考试,迎接2001年最后考验之际,在“新北京、新奥运”的号召下,又提出了“人文奥运,绿色奥运,科技奥运”的新主题。 北京日报刘艳2001年2月19日报道,王府井书店推出“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图书专架。 北京晚报贾晓宏报道:绿色奥运 科技奥运 人文奥运——2008北京奥运的模样。 中国体育报张旭光、贺广同报道:“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科技奥运”,是北京奥申委为申办2008年奥运会提出的三个理念。 2001年7月13日,刘淇在申办报告中说:我们申办的三个主题为:绿色奥运,科技奥运和人文奥运。 新华网北京2001年10月6日电(记者王文韬):未来几年内,按照北京市提出的“科技、绿色、人文”的奥运理念…… 显然,这三者的顺序在很多人眼里是没有先后之别的,或者说在很多人眼中三者的地位和作用是差别不大的。理论上和实践中果真如此吗? 3.2 对三大主题关系的认识 3.2.1 系统构成论的启示 世界上,一切系统都是由软硬因素并通过中介环节而组成的。所谓软硬要素,广义地说,是指实体性要素和非实体性要素,而中介环节一般可以统称为场。当然,实体性要素和非实体性要素具有相对的意义,只是相对而言的[1]。 根据这个理论,科技奥运是硬要素,起着骨骼、框架、支撑的作用,人文奥运是软要素,起着联系、调节、控制作用,绿色奥运是中介环节,起着载体、引渡、粘合的作用。显而易见,三者对于2008年北京奥运来说并不是力量均衡、作用均等的,而是动态地统一于整个奥运会的全过程和全方位。 3.2.2 三者之间统一的诸多可能性 科技为人文提供载体和物质基础,因为技术的进步往往为文化的发展提供推动力;科技为绿色提供手段和实现条件,因为科学的手段往往可以帮助人类解决环保问题。物质的丰富背后往往是文化的贫弱,北京奥运会必须以科技的进步促动奥运文化的丰富和奥运环境的优美。 人文为科技提供方向和思想指针,因为科技的发展需要人的需求和意志指向;人文为绿色提供导向和发展目标,因为人的主体性决定了生态运动必须有文化的参与。精神的充实背后往往是理念的落空,北京奥运会必须以人文的充实驱动科技奥运的落实和绿色奥运的实现。 绿色为科技提供环境和实施基础,因为任何科技成果的取得都需要资源和环境的配合;绿色为人文提供条件和创造空间,因为人文的实现需要实实在在的支持和依托。环境的优美背后往往是实质的匮乏,北京奥运会必须以优美的环境推动奥运科技的发展和人文奥运的实施。 3.2.3 三者统一于真善美的人类追求 从哲学的相对意义上看,科技奥运立足于自然界的物质世界,以求真为主题;人文奥运的目标是人的主体性和社会的和谐得到充分保障,以向善为主题;绿色奥运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奥运的可持续发展,以审美为主题。三者统一于哲学自然、社会、人的三大对象的内在依存关系中,统一于人类追求真善美的主旨中。 3.2.4 对三大主题的把握要有系统观 总之,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绿色奥运绝不是杂乱无章地归属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整体主旨中的,三者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的关系。这种关系既体现在北京奥运会的思想逻辑中,也表现于北京奥运会的各项具体事务中。因此,看待三者在奥运会实现主题过程中发挥的地位和作用不可等量齐观,把握三者在奥运会实现目标体系中需求的条件和机制也不可机械切割。 作为2008年北京奥运的三个主题,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绿色奥运将引领着北京奥运会筹办和组织的全过程与全方位,把科学精神、文明素质、生态意识注入到关心和参加奥运事务的每个人心中,投射到奥运会辐射到的各个领域中。 3.2.5 社会运行的五大机制的启示 郑杭生教授的《社会学概论新修》提出了社会运行的五大机制,可以用来指导北京奥运会三大主题的实施[2]。 动力机制:努力实现“新北京、新奥运”口号所要求的目标。追求北京和奥运会、中国与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的双向需要和互动。 整合机制: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尽量减少对立和冲突,达到效益的优化与利益的均衡。北京奥运会组委会的办公室、研究室、对外联络部、新闻宣传部、体育部、工程规划部、财务部和技术部等工作部门的资源和功能都要进行整合。 激励机制:要在整体上把追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作为激励目标,在个体上进行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 控制机制:要把奥林匹克事务置于全球化、中国加入WTO、办奥运会必须遵循《奥林匹克宪章 》的背景和条件下进行宏观控制。 保障机制:要推进北京奥运会各项事务的产业化、社会化。要保障可能受益最大的建筑、交通、邮电、通讯、旅游等行业的发展。 4 结论 4.1 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绿色奥运三大主题无论是理念上还是实践中都存在着辨证关系。 4.2 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绿色奥运三大主题的矛盾并非不可解决,它需要宏观把握和微观协调。 4.3 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绿色奥运三大主题的实现机制可以从社会运行的五大机制中寻求。三大主题的辨证关系应该在奥运会的各项相关事务的具体运作中体现出来。